<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
        【全民阅读·书香中国】天检篇:文艺与人民
        时间:2022-06-20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通过5月2日、5月16日、5月23日三次会议和热烈的讨论,毛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歌颂与暴露,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阐述的文艺观,以深刻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给当时的文艺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思想震动。讲话鲜明提出文艺“为革命的工农兵群众服务”的价值导向,赋予新民主主义文化人民性、大众化的显着特征,照亮了革命文化前进的方向。可以说,延安文艺座谈会犹如一声春雷,标志着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全面开始了。

          在这里,首先概括谈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这次座谈会为什么要召开,当时由于党内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干扰,外部日军的疯狂扫荡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党中央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解决文艺界的问题。1941年在解决了军事、经济等一系列危机后,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下决心解决文化合力问题。“整风”前的延安文艺界,在思想上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宗派主义突出;在行动上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相当多的作家、艺术家只把注意力放在研究与描写知识分子上面,而不愿接触工农兵。总体来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广大文艺工作者还没有真正把心扑到工农兵那里,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文化合力,没有真正为人民服务。因此,拥有强烈文化自觉意识的中国共产党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就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是应时而为的产物。

          第二,谈谈个人对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重要作用的认识。毛主席在5月2日第一次会议上,作“引言”,他指出,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也就是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表现出对文艺战线的高度重视。5月23日会议上,毛主席作“结论”发言,他提出文艺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让我们通过具体事例来见证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界工作的巨大变化。参加这次会议的诗人艾青在会后说:我第一次听到了为工农兵服务的论点。美术家王朝闻会后感慨道:我在上海画画的时候,只晓得为革命,不晓得为工农兵,从这一点上,我的脑子被打开了。以着名的鲁艺学院为例,1941年鲁艺音乐系举行了一场具有学院派风格的“大音乐会”。唱完后演职人员问老百姓好不好,老百姓说好,怎么样好呢?说女的唱的跟猫叫一样,男的跟毛驴叫唤一样,这对鲁艺是个很大的打击,表演很卖力,群众根本不接受。前方的文艺工作者也提出尖锐批评:堡垒里的作家为什么躲在窑洞里连洞门都不愿意打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同样是鲁艺,让我们看看他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表演。比如“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猪羊出了门”,这首耳熟能详的《拥军秧歌》,就是鲁艺学院在1943年2月4日,农历大年三十表演的节目,一开口就赢得一片欢呼。又如“雄鸡雄鸡高呀么高声叫……”王大化和李波创作的《兄妹开荒》,以秧歌这种老百姓喜欢的表现形式,反映翻身农民大生产的现实故事,赢得了老百姓的空前喜爱。《拥军秧歌》等一炮打响,民间流传多年的“骚情秧歌”“溜沟子秧歌”(给地主老财拜年唱吉庆)经过文艺工作者的改造,成为斗争秧歌,解放秧歌。延安的老百姓看了鲁艺的新秧歌,竖起大拇指说:鲁艺家。鲁艺院长周扬高兴地说:鲁艺家,多亲昵的称呼,过去关门提高,自封为专家,可群众不承认。如今,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刚开始做一点事,老乡就称呼我们是“家”了,可见专家不专家,还是要看与群众结合不结合,这头衔,还是要群众来封的。王大化也感动地说:从前在大礼堂演戏,一千来个座位还坐不满,演好演坏观众对我也很平淡,现在我在街头和广场演出,一场就有上万人,才知道艺术工作者为工农兵服务是多么光荣,多么愉快。

          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起点,一批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以工农兵为主角具有民族形式革命内容的作品涌现出来,如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孙犁的《荷花淀》,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火焰般的诗篇献给人民,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开始了。

          第三,延安文艺座谈会启示我们,文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的检察事业也必须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由此溯及我们的检察工作以及检察文化建设,人民性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我们的检察工作也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检察工作好坏的最高标准,才能够如鱼得水、行稳致远。当前,我院正在推进检察文化品牌建设提质升级,要以此为载体,在检察文化内容中更多融入检察机关司法为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素材,把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落实到检察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

        (朱旭强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