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已整整80周年了,如今重温以此纪念、强化人民性的教育,深感毛主席的文艺立场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与毛主席的《讲话》一脉相承,又有新的升华和发展。毛主席在文中,他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解释和说明了两个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和“如何去服务?”不仅成为了革命时期根据地的文艺创作的指导思路,更是以后成为我国文艺创作的基本方针和创作方向,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理论财富,必须长期坚持、认真践行的文艺立场。
一是解决了我们的文艺是为谁的问题。
毛主席在文章的总结中写到:“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文艺创作其本身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是为“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其目的在于让人民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满足人民的需求,以提升自己的思想。这个问题在1949年以后依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中国文艺史中不可忽视的“十七年文艺”中,文艺者们主动走进人民,走进无产阶级,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工作者的首要的创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二是解决了我们的文艺如何服务的问题。
文艺如何去服务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是另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努力于提高,还是努力于普及”,这就涉及到了文艺创作的基本方式方法了。“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中提高……只有用工农兵自己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因此在教育工农兵的任务之前,就先有一个学习工农兵的任务。提高的问题更是如此。提高要有一个基础……而是沿着工农兵自己前进的方向去提高,沿着无产阶级前进的方向去提高。而这里也就提出了学习工农兵的任务。只有从工农兵出发,我们对于普及和提高才能有正确的了解,也才能找到普及和提高的正确关系。”毛主席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服务方法是:先向广大的人民学习,与人民打成一片后再沿着人民需要的方向去提高,让人民有步骤的接受和提升文化水平,享受到自己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因此在这里,毛主席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思维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货色,……那末,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这种普及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也正是读到这里时,它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困惑,就是文艺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如何处理问题。
三是《讲话》的影响力巨大。
1949年后,更多的文艺创作者的创作思路、创作成果基本都是以《讲话》提出的要求进行创作的。在起步的十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文艺创作者们创作出了一批诸如《红岩》《创业史》《林海雪原》《龙须沟》和《茶馆》等优秀的、带有浓厚崇高风格的文艺作品。也因此逐渐形成了属于中国特色的“民族化与大众化”的文艺创作模式。
如与“十七年文学”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八大样板戏”。它的讲述内容基本上是广大人民群众与敌人进行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其是为当时的社会而创作。如何去服务?样板戏的创作、打磨、制成是一个由国家调配完成的庞大工程,是由无数文艺创作者艰苦劳动、演职人员精心研磨的艺术成果,还凝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集体艺术的代表,不是个人的“心血之作”。也正因为如此,第一批确定的“八大样板戏”在遵循“吸收优秀艺术形式进行创作”的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实现了宣传社会主义、歌颂广大人民群众和京剧普及的工作,其中的经典曲目《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时至今日依旧朗朗上口,广为传唱。
四是《讲话》符合新时代的执法理念。
回顾八十年来我国文艺历程,这篇《讲话》的意义更应该强调的是它所蕴藏着的分析方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思维,永远不过时。这篇《讲话》过去是给文艺创作者讲的,现在是更应该符合当代文艺创作者的。如今我们的文艺创作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我们拥有着十分广阔的文艺土壤,而创作出来的、能够让人民大众接受的、具有普及和提高目的的文艺作品则是难以使人满意的,如有时出现了违背艺术规律的文艺作品,人物缺乏生命力,失去了早期的特点,出现了“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毫无内容、毫无生气的空中楼阁”。我们的文艺创作是为了满足人民需求而创作的,是不能拿去搪塞人民的。我们现在拥有了比《讲话》时期更好的文艺创作条件,我们缺乏的反而是对艺术的尊重和对文学作品的深挖。为此,我们在重温《讲话》时,更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担负起推进新时代文艺繁荣,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重担。
虽然我没能力进行文艺创作,但这篇《讲话》也让我认识到我们的执法工作就是一门文艺,如何把这门艺术做好,必须思考我们的司法是为了谁、服务谁、如何服务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法理念,要坚持司法为民,一切脱离人民的司法是空中楼阁,没有土壤,也就没有生命之源。结合工作,我们更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地把人民性落实到司法办案的每个环节,必须把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放在至高无尚的位置,只有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才能保证我们司法的基本方针和执法方向。做好司法服务,必须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廉洁奉公,牢记司法权来自人民,用于人民,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办好案、办成案,才能做到案结事了,人民满意,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处处彰显公平正义。否则,案结事在,判决不服,上访、缠诉、举报不断,这是一种脱离人民的司法效果,没有真正把人民性的司法理念落实到位。只有秉持一颗为人民的心才能做到大公无私,服务人民,把司法这门艺术做好,并在工作和生活中以社会主义文艺修好身立好德。
张殿高检察官